塑料循環經濟迎來新“風口” 化工巨頭紛紛布局塑料回收
治理塑料污染是一個綜合性的任務,從源頭設計到后端應用都要做綜合判斷,是一個系統工程。
要倡導整個鏈條的、全生命周期的廣泛合作,從全生命周期認識塑料物流,包括生產、加工行業以及下游的供應商、回收行業,把整個鏈條串起來,形成閉環管理。
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加碼,應對塑料污染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。
日前,海南、北京、山東、河南等省(市)紛紛出臺升級版“限塑令”,制定了詳細的限定范圍和限定時間。
事實上,今年年初,國家發改委、生態環境部發布的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》就提出,到2020年底,率先在部分地區禁止、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、銷售和使用;到2022年,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。
在此背景下,多家化工巨頭開始陸續布局塑料回收業務,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,塑料回收經濟將迎來“風口”。
廢塑料總體回收率30%
我國是塑料生產和使用大國,面對巨大的塑料污染壓力,十幾年來國務院和各部委陸續采取了多項政策和行動。如2008年國務院發布的“禁塑令”,2012年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2017年起逐步禁止廢塑料進口,2018年無廢城市建設,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行動,2020年的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》,一系列文件均針對塑料問題做了具體規定。
據了解,當前廢棄塑料的處理方式包括物理回收、化學回收、焚燒、填埋、遺棄。填埋和遺棄會對水體、土壤造成較大污染。來自《中國再生塑料行業發展報告(2019—2020)》的數據顯示,2019年中國產生廢塑料6300萬噸,其中填埋量為2016萬噸,占比32%;焚燒量1953萬噸,占比31%;遺棄量為441萬噸,占比7%;回收量為1890萬噸,較2018年的1830萬噸增加60萬噸,增幅3.3%,廢塑料總體回收利用率為30%。
“塑料是很好的東西,是人類生活文明非常重要的產物。處理廢塑料,首先肯定是減量化,能不用的地方就不用或少用,然后再考慮綜合回收再利用方式。”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會長王永剛表示,“中國在廢棄塑料回收利用方面比世界其他國家做得好,我們有幾十年積攢的回收利用的經驗,過去進口大量廢塑料加工處理,應用端我們也有非常廣泛的再生塑料應用領域。”
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看來,對待塑料問題不能盲目禁止,需要科學引導。“目前我國約有超過13%的原油用來生產聚烯烴等塑料相關產品,且原油用于產品原料的功能在增加,未來越來越多的石油將被用來生產塑料,預計到2025年左右可能會達到20%。所以石化行業需要積極行動起來,共同推動我國塑料廢棄物的綜合治理。”